今天我们讲的这个故事,要从一张照片说起,这是多年前,东海县某个案发现场的一处墙壁,墙上斑驳的血迹,为侦破此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卷宗里这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为我们揭开这起尘封26年的命案背后的真相。
1994年9月4日的深夜,东海县牛山镇的一个小村庄,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突然传来一个年轻女性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一声声尖叫,刺破了寂静的夜色。 当时,这名女子正在自家浴缸里洗澡,突然,她看到了一个陌生的男人,竟然闯入了浴室。这名女子挣扎着爬出自己家门,爬到外面的路上呼救,也正是她的呼救声,引起了邻居的注意,这才被送到医院,不幸的是,该女子经抢救无效死亡。 民警通过对现场进行勘察,发现了一个打开的女式挎包及不远处的一条金项链。而就在挎包的夹层里,民警还发现了1000元的现金。为什么包被人扔在地上,包里的钱却还在?1000元,在当年,又意味着什么? 女子洗澡、男子闯入,这些关键词,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然而,法医的鉴定报告推翻了这一猜想,该女子生前没有遭到过侵害,死因是失血性休克死亡。 受害人名叫李某,当年25岁,已婚,丈夫常年在深圳打工,平日里,她一个人独居在家中,此外李某的职业也很特殊,是一名会计,那个年代,这样的一份职业很是吃香,那嫌疑人作案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情杀?仇杀?还是财杀?办案民警首先对李某身边关系密切的人进行了走访排查。 由于案发时李某的丈夫远在深圳,同时,经过警方调查,夫妻两人的感情还不错,丈夫没有对妻子作案的动机。 排除了情杀可能,专案组民警去李某工作的厂里核实账目,对相关人员采取调查,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于是,仇杀这一猜想也被否定了。熟人作案的可能性,已经降到了很小,那么,嫌疑人有没有可能是一名李某从未见过的陌生人呢? 技术人员认真细致开展现场勘验,采集了相关痕迹物证,走访调查、摸排重点人员,但令民警无奈的是,在案发当晚到次日早上,下起了一场大雨。 根据当年的技术条件,民警能做的还有一样工作,就是对案发现场的血型进行鉴定。 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照片,这,就是本案破案的核心所在,当年警方通过检测血型,明确了一件事,血迹里有AB型和A型血两种血型,死者是AB型血,那么剩下的A型血,就非常有可能是嫌疑人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没有技术条件获取嫌疑人的精准信息。
公安部“云剑行动”部署以来,我市警方抽调精干警力对全市命案积案进行“回头看”,集中梳理、查阅卷宗、重新分析,全力组织专案攻坚。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2月26日,案件取得重大关键性突破,专案组锁定宿迁市沭阳县男子仲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3月2日,办案民警迅速出击、顺线追踪、蹲点守候,最终在沭阳县龙庙镇一路边,将犯罪嫌疑人仲某抓获归案。 已到中年的仲某正在路边,面对突然出现的东海民警,他似乎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一点也没有显得慌乱,或许,被抓捕的这一幕场景,在他的脑海里,已经被想象过了很多次。 据调查,犯罪嫌疑人仲某并非东海县人,其与死者素不相识,完全是两条平行的生活轨迹,根本就没有交叉的可能性,可是在1994年9月4日的那个夜晚,他为何翻墙入室,出现在受害人李某的面前,残忍地将她杀害呢? 随着仲某的落网,了却了几代专案组民警多年的心结,告慰了死者和家属。而今,犯罪嫌疑人仲某到案了,已经五十岁出头的他,背负着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煎熬地过着每一天。据仲某交代,案发后,他再未踏入东海一步,先后从事土石运输、木材收购等生意,经济富足,外人看来也算“人生得意”,但做事一直小心翼翼,爱喝酒的他从不敢多喝,怕喝醉了说出曾经犯下的罪行,夜间经常在噩梦中惊醒。 因为妻子三天两头为钱的事情跟他吵架,仲某心里烦躁,萌生了盗窃的念头。为了避开嫌疑,仲某选择了异地作案,他独自骑自行车窜至东海县物色作案目标。最后,仲某选定了独居的李某的家,其实,案发那天,并不是他第一次动手,之前在李某家没有人时,他就已经实施过盗窃。 初次得手的仲某尝到了甜头,9月4日,蠢蠢欲动的他再次来到东海县潜入李某家,准备第二次实施盗窃。 就在翻动客厅里一只挎包的时候,仲某不经意间发出了声响,惊动了正在浴室洗澡的李某。为了不暴露罪行,仲某拿着李某家中的一把水果刀壮胆,冲进浴室,用手捂住李某的口鼻。 李某将仲某的手咬出了血,恼羞成怒的仲某在厮打过程中,持刀猛刺受害人数刀,并用板凳敲击受害人头部。现场抢走受害人包内的几十元现金逃回沭阳老家。因为慌不择路逃跑,仲某并没有注意到地上的金项链,对于翻过的那个包,他完全没有想到,里面竟然还有一个夹层。 我们不免觉得有些唏嘘,因为区区数几十元,却害的一个无辜的人丢了性命,背负着这个沉重的秘密,这26年中,犯罪嫌疑人仲某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到最后,他的人生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悲情的画上了句号,因为一步错,步步输,毁掉了自己的整个人生。仲某将要面对的,是法律的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