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简况】
全天组织学员分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分别到北京市3所名校观摩学习,进行了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与名师对话、学习讨论等活动。
高中组8人参观了北京七中,分语文、数学、英语和地理专业听了四节观摩课,课后与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探讨。下午与该校教干进行了互动交流,听取了关于学校发展的报告,观摩了学校建校80周年相关活动。
初中组16人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听取校长关于学校课程资源整合的报告,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组进班听课,与授课教师、教导主任进行了互动交流。
小学组18人参观了北京史家小学,全程参加了学校承办的北京市小学数学“构建多维立体的校本教研,奉献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主题研讨活动,与北京市的各区优秀教师一同观摩两节优秀教师示范课、聆听学科教研团队的校本教研报告;下午参观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校史馆,并观摩了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
【学习体会】
激情 思想 韧性 改变 ——听特级教师王君的讲座有感 王君老师1972年出生,从四川大山深处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走了出来,经历了乡镇中学、县级中学、市级重点中学、省级重点中学,目前又作为北京市的对外引进人才,进入了北京的名校——人大附中执教。 她由最初的不怎么会教书,到后来的赛课专业户,又到痴心写作的研究者,再到目前的特级教师与教育名家……这样一路汗水一路歌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与思索。
王老师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轻松的,不是冰面上的滑行和舞蹈,而是要在严寒冷酷的生存状态下,挥舞着冰刀,用全部内心的激情和冷静,对冰进行雕刻,刻出生命的神采,以挽留轻飘易逝的时光,实现自我生命的创造性价值。她说,教师幸福成长的四个主要关键词是“激情”、“思想”、“韧性”、“改变”,缺一不可。
王老师指出,教育教学工作的激情来自于对教育现状的清醒担当,来自于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可,来自于对课堂的痴迷,来自于对平凡教育生活中美好细节的沉醉感恩。要求我们教师在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中感悟教育思想,在脚踏实地的教育实践中锤炼思想。王老师说,没有人可以阻挡你爱自己,而爱自己的方式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打开心胸,二是不断学习。而韧性是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与眼前利益无关的事情,是不断提升自己职业追求的一种进取的精神状态。教研写作能将教师送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广大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反思与笔耕,终会有所成就。对于“变化”,王老师这样表述:一流的教师创造变化,二流的教师适应变化,三流的教师被动变化,四流的教师顽固不化。她指出:“幸福,从改变自己开始!精神明亮的教师,首先要创造自己的优质生活。”
当前的经济大潮冲击着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于我们这些“人到中年”的老师来说,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们有这样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与别人比功名利禄,我们毫无骄傲自豪可言,除了自卑,我们一无所有!因而,可能在不经意间慢慢地倦怠了,没有青年时期那种“金戈铁马”的气概了——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人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
王老师的话可以作为我的自勉语:“我们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我们的教育没有一丝白发——不管我们到了多大年龄!” (县实验小学 姜彩清) 参观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有感 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感觉该校的办学特色非常鲜明,包括“双主体互动”为特征的英语教学、“多水平阅读”为特征的语文教学、“自主性尝试”为特征的理科教学、“自主管理、自觉行动”为特征的养成教育及“生命教育”为核心的校本课程。 该校的课堂教学非常实在。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合理激趣的教学方法、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张弛有序的教学节奏等,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岳飞曾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学也是这样,教学有法,但教又无定法,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该校的校园文化格外引人深思。让“生命与责任同行”,一个人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现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才能展现生命的意义;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坚强的生命一旦与责任同行,就会铸就生命的辉煌!作为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驼峰中学 陆海生) 走进史家小学教学团队 史家小学数学教学团队的主题是“构建多维立体的校本教研,奉献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观摩两个教学片段,参与课后研讨,给了我极大震撼。
校本教研需要真实给力,应摒弃“伪教研”。世上没有完美,但可以追求完美;世上没有最好,但可以做得更好。真实的教研不是表演,不是弄虚作假,装腔作势。我不是数学老师,对史小的两堂数学课不能妄加断语。但是我看到两个片段是真实的,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不是经过包装的表演。课后研讨,团队的参与者不是只说漂亮话,而是实事求是指出优缺点;不是照着准备好的稿子念,而是在思维碰撞中不断涌现新的生成,不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需要真诚聚力,不可三心二意。专家对木桶原理又有了新的思考,我们通常认为木桶的容积,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板,事实上的确像今天的一位参与者所说,木桶能盛多少水决定于组成木桶的木块们之间的紧密度。史小的数学团队中,老师们能够凝心聚力群策群力达成资源共享,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预设其实都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其他多位老师都给他们的教学设计提出宝贵意见,甚至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思维路径,大家都有预想。
校本教研需要“能而有为”,不可“能而不为”。校本教研需要团队合作,需要不断地更换“领头雁”,老是由一个人担纲,可能会力不从心,大家都能挑起大梁,这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事实上的确有“能而不为”的人,身在团队心不在焉,发现不了问题,发现问题也不会坦率指出,保持一团和气。也有“不能而为”的人,自身不求专业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无心钻研,却又能灵活运用“课标”中的只言片语对别人的发言妄加评论。史小的数学团队专业理论成熟,思维品质良好,语言表达炉火纯青,值得学习。
(房山中心小学 张启道) 走进北京史家小学数学团队,我们眼界大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还充分利用实物教具,把抽象的数学题形象化,在学生心中形成定势,注重学段之间知识的链接;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宽松的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
(李埝高山小学 李立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连云港市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也特别强调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要求老师编制有启发性的学案,供学生课前预习。但我认为有启发性的学案会对学生的思考产生约束,难以产生创新学习效果。如果我们让学生每天自主预习第二天的内容,每人提出几个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是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呢?
(县实验中学 丁广琳) 青蛙坐在井底永远不知道天有多大,当了16年小学班主任的我一直认为自己当班主任当得有滋有味,今天才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聆听专家讲座,受到许多启发:要用科学的态度认识教育,用智慧解决教育的难题,用人格魅力提升教育的品质;要以发展的观念看待每一位学生,用从容的心态面对复杂的工作。这些,将使我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处理好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县实验小学 汪兆美) 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只不过有的发芽早,有的发芽晚;有的开花在初春,有的开花在晚秋。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教师精心的呵护,爱与责任永远是教育的主旋律。
(石榴初级中学 杨敏) 成功的一节公开课,需要多方准备,反复打磨,多次修改;即使成功,也不能说十分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对教师是很大的挑战,但也只有在此过程中,自己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是提高业务水平、成为名师的必经之路。
(桃林中学 赵越) 一个人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教学难题,成为困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石伏平老师和王君老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生动地阐述了班主任工作的哲理和方法。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工作,要坚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创新工作思路,用爱心投入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温泉中学 马沛银) 听了丁少华《团队建设理论和务实》的精彩讲座,我感受到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团队中,在团队中,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一种亲情可以给人力量,各自在岗位上工作应感到快乐。
(青湖中学 陶士开) 每个学生都是在对与错的交替中完成身心的跨越,因此,对学生的违纪要学会等待,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人格成长,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和帮助。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有爱心,更要用智慧引导学生,搭建心灵之桥,给学生成长以呵护;还要敢于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给心灵打开一扇幸福的窗口;用责任,温暖每一个稚嫩的心灵,让他们放飞灿烂的笑容,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