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平整的沥青路面、粉刷一新的楼体立面、色彩艳丽的墙体彩绘……近日,记者从东海县住建局了解到,今年推进改造的80个老旧小区全部完成,进入最后的扫尾和验收阶段。改造面积达32万余平方米,惠及居民3800余户,受益人口达13300人。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实现“由里到外”焕发新生机,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与品质的实事工程,事关民生福祉。今年来,东海县住建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推动“众口难调调众口”提升满意度,对全县80个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改造,让老旧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原地升级”。
聚焦“急难愁盼”,增强民生福祉
老旧小区因建设年代久远,小区内部路面破损严重,雨污水管道堵塞、楼面漏水等现象较为普遍,群众改造愿望较为强烈。 聚焦“急难愁盼”,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改造前,东海县住建局、牛山街道以及相关社区对拟改造的小区进行调研,征求群众意见,确定改造内容,并由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经过最终汇总统筹,将楼面漏水、地下排水治理、化粪池清理作为本年度改造重点,并排定出楼顶防水、路面硬化黑化、内外墙面出新、雨污水管道改造、小区照明、停车位等14个方面改造内容,并对小区具体改造项目将图纸、效果图等在小区进行公示,再次征求居民意见。
“今年我们实施了磷肥厂平房区、海陵商场和百货大楼平房区等一批平房区改造,让阴天下雨‘出门难’的‘老破小’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东海县住建局工作人员吕刚介绍,老旧小区改造实现由“里”而“外”改造,聚焦的更是群众所急所需。 翻阅年度老旧小区改造名单,以职工宿舍楼、单位集资房和房改房为主,建设年代全部为2000年以前。老旧小区改造后,变化的不仅是外在形象,实实在在的“里子”变化让居民“忧愁”变“笑脸”。
推动“连片改造”,激发城市活力
那边,高楼林立,流光溢彩;这边,老旧残破,黯淡无光。老旧小区改造前,城市新开发区域和成片老旧小区形成鲜明对比。如今,这些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在东海县干休巷,一条长1000余米、宽不到10米的巷道两侧分布着大小十余个小区,多为原单位宿舍、集资房,如今统一改造后,地下设施齐全配套了,地面环境也变靓了,成了老城区一景。 改造前
改造后 去年,东海县住建局系统推动老旧小区改造72个,老城区实现了“点”的提升。今年,在确定改造名单时,既考虑小区建设年代和改造需求,同时推动一批“连片改造”实现城市更新,有计划挖掘老城区资源,留住城市记忆,塑造城市肌理。 在东海县财税巷周边,老旧小区改造已经连接成片,正在试点进行巷道管线入地,打造城市特色街区。同时,实施秀水商业街改造,激发老城区活力。
融入“城市文化”,提升幸福指数
“尊老爱幼”“文明家风”……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许多破旧的围墙变成了优美大方的文化墙,向居民传递着文明生活新风尚。
变化的不仅如此,在绿苑小区、晶华新邨等小区,县住建局、县城投集团还根据小区空间布局建设了小区文化休闲广场、富有文化气息的影壁墙等。在平明镇党委宿舍、驼峰乡党委宿舍、发改委宿舍等老旧小区之间的游园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可休闲的“口袋公园”。近年来,先后改造具有党建文化的“党建园”、拥军文化的“和平园”等,打造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肌理,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此外,东海县住建局、牛山街道以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联动共建单位通力协作,持续做好老旧小区文明宣传、志愿服务,联合推动老旧小区常态化治理,指导各老旧小区选举成立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发动小区业主共同商定小区管理办法。同时,对条件成熟、可实施市场化物业管理的小区,推动物业入驻进行长效管理。
如今,在东海县,很多老旧小区经过改造正逐渐变得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提升了,环境卫生变好了,生活更加方便了,小区居民拍手称赞。明年,东海县住建局还将继续实施一批老旧小区改造,系统推进城市更新提升,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民生实事交答卷》专栏 第一期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民生实事主要内容 完成80个老旧小区改造,巩固提升72个已改造老旧小区成果。改造内容包括小区排水、供水、道路、充电桩、楼体外墙等,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 √ 目前进展情况 对以职工宿舍楼、单位集资房和房改房为主的8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面积32万余平方米,惠及居民3800余户,受益人口13300人。目前,80个老旧小区全部完成,进入最后的扫尾和验收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