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 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大多数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 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 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其中包括: 自信——相信自己能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5、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参加多种活动,这些活动要求他们使用语言并解决问题。语言能力较差 往往对他们入学后产生不良影响。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 他们说话。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 的和怎么学的,并且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家长还要主动与孩子说话,详细地讲解一 些日常活动如吃饭、洗澡的过程。今天学到了什么,交了什么朋友?每天要孩子有一点沟通,哪怕 15 分 钟也好。 学会与孩子交流之中的问与答。家长面对孩子不应该只是说“是”或“不是”。提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比 较和识别事物。家长回答孩子的问题则要尽量周全,可能的话,应鼓励孩子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 家长不知道答案,就要对孩子坦言,然后和孩子一起尝试找出答案。 每天为孩子朗读。为孩子朗读可以从孩子出生时起,并在整个学前阶段持续不断。虽然孩子在开始 时可能听不懂这些故事或诗歌,但是孩子可在听的过程中知悉家长的声音,和家长产生亲近感。此外, 孩子的身边经常有些阅读材料,可使其对语言和阅读的兴趣较快增长。
控制孩子看电视。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 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多为孩子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孩子的多样化经历将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无论家居何处,周 围环境都蕴含着新的体验。一个星期与孩子有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发现一些什 么,议论一些什么。可带孩子到周围散步,坐公共汽车,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动物园等公共场所。还 可依孩子的兴趣,让他欣赏和学习音乐、舞蹈、绘画。 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确定高标准,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 孩子的压力过大,总被要求做一些不感兴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感到难过和沮丧。家长不要盲目指责 孩子“笨”、“傻”,那样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 家长则要予以表扬。 总之,我们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关,充分地做好上小学的准备。 学之源(东海) 教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