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生活网

热图推荐

当心孩子患上智力“厌食症”

2015-8-24 08:42:39 464 0

[复制链接]
东海杰泰 发表于 2015-8-24 08:42:39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东海杰泰 本帖作者

2015-8-24 08:42:39


当今家长绝大多数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思想,为实现这一目标,往
往尽自己最大努力,在孩子的教育和智力的投资上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发展幼儿
智力的玩具、图书更是多多益善。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事与愿
违。一位年轻爸爸告诉我:孩子看见小伙伴玩变形金刚也吵闹要买,买回来才玩
了两三天便没了兴趣。孩子的屋里,遥控小赛车、各种拼装玩具、神奇画板等,
应有尽有,他的小人书和卡通画可以开一个小型的阅览室。可是孩子对这些都没
有兴趣。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兴趣不稳定、无常性;也可能
是由于家长只顾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而疏于对孩子的正确引导。除此之
外,也许是孩子得了智力“厌食症”。
著名的日本心理学家山下俊太郎指出,在智力培养的过程中,过多过分的智
力刺激,使刺激处于饱和状态,会使孩子产生求知活动的“厌食症”,即对求知缺乏
兴趣,进而会妨碍智力的发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智力发展环境是十分必要
的,但是,万事都有个适度问题。只有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智力刺激,才能
为孩子所接受,才能对孩子智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众所周知,给孩子过多的美
食,什么都让孩子吃个饱,孩子会出现挑食、消化不良,甚至产生“厌食症”。同样,
智力训练也有这种情况。所以,在给孩子智力刺激时,要讲究刺激的数量和程度,
既让孩子“吃饱”又要让孩子感到还“很想吃”,保持孩子在学习求知中一定程度的饥
渴感,以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与求知欲。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需要欲望来自于兴趣、动机,适宜的刺激可以
促进需要的产生。因此,家长要避免在孩子尚未产生需要时,过多过分地给予不
适宜刺激。在购买图书、玩具时,应从孩子需要出发,不在于多而杂,而在于适
宜,使孩子形成比较稳固的兴趣。
比如,给孩子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智力刺激的方法,但也有技巧问题。伟大
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母亲给小莎士比亚讲故事时,每次总是讲到故事的关键处停
顿下来,让孩子自己去想象故事是怎样发展的,第二天再给他接着讲。这有利于
从小培养莎士比亚的记忆、想象、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莎士比亚产生了一种
迫切了解故事发展的心理需要,一种“饥渴感”。而我们有些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就缺
乏这种技巧,不管孩子的反应如何,讲了一个又一个,致使孩子对故事的兴趣由
浓厚到乏味,甚至成了孩子的催眠曲。还有些家长则不分场合,动辄给孩子来个
所谓“智力刺激”,甚至在吃饭前,还让孩子必须算出数学题或背出英语单词才给吃。
试想,孩子看到香气诱人的饭菜,因为算不出题或背不出单词而吃不上东西,他
对数学、英语还会有好感和兴趣吗?这种不分场合,不从孩子实际需要出发而滥
用的智力刺激,对孩子成长实乃害多益少。
    总之,家长在给孩子智力刺激、创造教育条件时,一定要注意适时适度,
要从孩子需要入手,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讲究方式方法,避免孩子患上智
力“厌食症”。
学之源(东海)        教学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费找工作,招工人,就上东海生活网招聘!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