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世界,时政大事与他们无关,纯洁的心灵是没有受到污染的绿洲,天马行空的 想象力依然存在。 整年生活在马路的烟尘与繁琐的数据中的现代人,对于孩子们纯真的梦想,要不是视而 不见,就是已经只是习惯于聆听,而不是鼓励与协助。 所以,五年级小学生周杨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为白血病患儿建立音乐治疗室,使他的梦想 成为现实,显得格外弥足珍贵了。 他,当然是幸运的。他除了享受比同龄小孩丝毫不弱的父爱母爱以外,他的个性受到了 更多的尊重与帮助。 周杨成长在一个平等开放的家庭中,有严厉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从小,他就被告知: 活着,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从三年级开始,父母就没有出现在学校门口过,周杨总是一个人背着书包,穿过宽宽窄 窄的街巷,穿过大大小小的商店小摊,独自回到家中。 小时候学骑自行车,周杨也是自己完成的。在楼下的院子里,周杨摆弄着他那辆被爸爸 撤掉辅助轮的儿童车,没有任何人帮助的小周杨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就这样,他学 会了骑单车,这甚至成为他的一项骄傲,直到现在仍然津津乐道。 难道周杨的父母是铁石心肠?难道一点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吗?其实,在周杨上学放学 的路上,远远的都跟着一个高大的身影;在院子的角落,在家里的窗台,周杨和他的单车也 始终伴随着关注的眼睛。 周杨的父亲并非不心疼自己的儿子,他只是在想:如果连独自回家都做不到,如果连摔 跤都害怕,那要怎样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周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心疼得要掉下眼泪,但她同丈夫是一致的:现代的孩子,不能太 依赖父母。为了儿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她不得不忍下心,让周杨自己从摔倒的地方爬起。因 为只要爬起来了,就不会再在同样的地方摔倒。 从小到大,乖巧懂事的周杨并非没有犯过错误。这时,在严父慈母中,就会有人唱红脸, 有人唱白脸,而红脸的角色总是留给父亲。父亲说:“其实我赞成体罚。”平均一个学期,周 杨总要因为犯错误而被“体罚”两三次。也因为这样,周杨毫不掩饰对母亲的依恋,以及对 父亲的一丝敬畏之情。 不过周杨的父亲很注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注意维持一种平等。每次“体罚”,父亲总 要清清楚楚告诉周杨,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应该受罚,直到周杨明白过来,“体罚”才会正 式开始。 有趣的是,长年累月,周杨为了逃脱皮肉之苦,竟然练就了一嘴讲道理的好功夫。用他 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耍嘴皮子。”在快乐的家庭生活中,不时可以听到周杨与父亲之间你来 我往的“嘴皮子功夫”,母亲则经常被逗得哈哈大笑。 和大多数现代的父母一样,周杨的父母也想到要让孩子学习一点课余的本领,于是每周 五就成了周杨去老师家学习书法的时间。可惜小周杨毕竟还是孩子,在他心中,平常的书法 练习与完成老师的作业都“侵占”了他课余玩耍的时间。 一次,母亲对周杨许诺:只要作业做得快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你喜欢的事了。周杨莫 名兴奋,一改以往慢吞吞的习惯,迅速地做完了所有功课,然后坐在电脑前准备开始探险的 旅程。父亲有些不满:周杨,练习毛笔字去!说完就因为有事而离开了。 探险的旅程刚开始就要无情地被结束,周杨心又不甘,但又不得不关了电脑。满心委屈
的他,握着毛笔忍不住哭了起来。母亲见状,问明缘由,立即同意周杨可以去继续他的“探 险旅程”,并在随后主动与丈夫进行沟通。母亲认为:家长作出的承诺,应该要实现;孩子 的兴趣,不应该被拒绝和抹杀。结果,父亲诚恳地收回了对儿子“不公正”的待遇。一场书 法的斗争以周杨个性的胜利而告终。 周杨的个性就是这样得到了尊重,同样,他的学习生活也比同学要轻松,没有人加过多 的压力给他,在这点上,他比其他同龄人要幸运。在父母的带领下,周杨小小年纪就已经到 过很多地方,火车、轮船、飞机,更是不在话下。 父母并没有认为将来考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他们认为,将来的人,将会比现在有更多 的出路;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条条道路通罗马,成功并不总是建立在 学历基础上。 不过,小周杨是争气的,在过去的四年多中,对于令同学心惊胆颤的大考小考,他从来 都不感到紧张,并且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还任班上的体育委员。 见多识广的周杨,很爱笑,很自信。老师对他十分喜爱,同学也总是与他亲厚。我们现 在还不能说小周杨有多成功,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孩子们的个性与梦想应该得到尊重, 周杨的父母无疑是此方面的佼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