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国政府重视学前教育融入社区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的沟通和结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重视。 日本 1990 年《幼稚园教育要领》指出:“幼儿的生活以家庭为主逐渐扩大到社区社会。因此, 要注意幼稚园同家庭的联系。幼稚园的生活要同家庭、社区生活保持密切联系,以利于幼儿 的成长。” 巴西 政府于 1993 年制定了《全国全面关心儿童和青少年计划》,强调家庭和社区直接参与儿 童和青少年的教育。 德国 1995 年,政府开始推行婴儿读书计划,免费向9 个月大的婴儿赠送一个礼包(内有故事 书、童话诗和图书证),鼓励父母到国家婴儿图书馆去借阅图书,培养儿童对图书的喜爱,提 高儿童未来的读写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泰国 政府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社区教育,现已形成从中央政府到社区发展 部再到乡村儿童发展委员会共同保教儿童的网络,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得到了充 分的运用,每个儿童都成了社区的一员。 二、制定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方案 为了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方案。 德国 已形成两种典型的教育方案。(1)家庭助手方案:社区青年服务部、慈善机构把经过培 训的社会工作者组织起来,分派到一些特殊家庭里去工作,每周义务为家庭服务 5~10 个小 时,帮助父母掌握教养孩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家庭互助方案:社区把家庭联合起来
结成对子,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育孩子的艺术。 以色列 社区极为重视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家长进行分层指导,以提高指导的效率。(1)指导 l~3 岁儿童家长的方案:社区挑选、推荐专业协调员和专职家访员,经培训后上岗;每个协调员 统管几个家访员,每个家访员负责指导十几个家庭的家长;家访员第一年每周都要去家访, 第二年每两周去家访一次,旨在帮助父母认识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和孩子一起 游戏;家访员还要帮助家长成立互助小组,每半个月活动一次,在小组内交流育儿经验。(2) 指导 3~6 岁儿童家长的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了两年使用的教材,每年九册,每册配有 亲子活动方案,每项活动持续几分钟;社区专职家访员协助家长使用教材;家访员每两周对 社会处境不利的家庭进行一次访问,向父母传递保教知识,帮助父母构建家庭教育环境,提 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家访员还鼓励家庭成立友好小组,每半个月活动一次,探讨教养孩子的 问题。 印度 以社区为中介,教育学前儿童的方案主要有两种。(1)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案:社区工作 者对母亲进行专门培训,教给母亲保育教育儿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母亲能更好地发 挥出自身独特的教育作用,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2)大孩子帮助小孩子的方案:由于 许多父母要外出工作,照料弟妹的任务落在哥哥姐姐的身上,社区工作者就对年长儿童进行 简单的培训,使他们拥有一点健康、卫生、营养、游戏、歌舞等方面的常识及技能,能更好 地关爱、帮助年幼儿童。 三、社区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影响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有的国家设计了专门的社 区课程,或在课程中加入有关社区生活和社区问题的内容,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认识社区, 培养社区意识,增强本土情感。 新西兰 教育部 1992 年出台《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强调儿童、教师、家庭、邻里、社区、 社会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学前教育课程只有支持、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运用家庭和 社区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才能使儿童世界的某一方面与其他方面相匹配,
实现优质的儿童保育和教育。 美国 1992 年学前教育专家E.V.埃斯尔等人在为儿童设计的自我概念课程中,包含了“社 区及社区助手”的主题内容,由“身份、角色及其关系、周围环境、运动、安全、健康、食 物、交往”八个方面组成,在不同的年龄班具体要求又不同。例如,对2~3 岁儿童的具体要 求是:(1)意识到社区是个独特的地方;(2)意识到社区内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帮助自己 及家庭;(3)认识到自己的社区范围很广;(4)认识到社区中有多种不同的旅行方式;(5) 领悟到警察、灭火员维护社区安全;(6)领悟到医生、护土保护我们的健康;(7)感受到我 们在社区能得到食物;(8)感受到社区有邮电局、图书馆。对 4~5 岁儿童的具体要求是:(1) 认识到社区的多种独特之处;(2)认识到通过社区帮手,人们分享社区服务;(3)意识到自 己社区的环境是独特的;(4)意识到社区中有服务设施帮助我们旅行;(5)领悟到社区帮手 维护社区安全;(6)领悟到社区帮手保护我们的健康;(7)感受到社区里生产、买卖食物; (8)感受到社区有帮助我们交往、获取信息的服务。 四、在社区中开展学前教育的途径 参观游览: 带领幼儿到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科学馆,甚至工地和农村去参观,增加 幼儿对国家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感性知识。 操作劳动: 美国教师经常注意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索自已感兴趣的事物,加深儿童对周 围世界的认识。澳大利亚教师在定期带领幼儿去教育农场活动的时候,总是鼓励幼儿摸一摸 小仔猪,抱一抱小山羊,骑一骑枣红马,喂一喂小公鸡,挤一挤乳牛奶。 走出去,请进来: 许多国家的教师经常带领幼儿到街道、广场、新村、小区去散步,还采用“请进来”的 形式,利用社区人力资源的独特才能,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例如,南非幼儿教师邀请社区 工作者来园演示自己的特殊工作,如消防队员向幼儿展示扑灭大火的技艺等。 此外,教师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为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的发展。如英国幼儿教
师,长期利用节假日,为周围居民举办幼儿教育班、英语班、法语班、美容班、舞蹈班等。 五、社区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影响 现在,许多国家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培训机构和培训课程都融入了社区内容。 澳大利亚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同儿童家庭、社区进行有效合作的技能。芬兰要求教师在制 定学年教育计划时,不但要认识到儿童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特殊才能和数量,而且还要 考虑到儿童的家庭背景、社区环境。美国要求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仅要以学前教育理 论、儿童能力为基础,而且还要以社区的价值观为基石。并在居民生活区中设立了社区学院, 培训学前教育师资。巴西要求教师认识到家庭、社区在儿童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充分利用社 区现有的场地、廉价的物品为儿童的发展服务;鼓励家长和社区人员直接参与各种有益于儿 童发展的活动,并对学前教育进行监督;开展以儿童为主题、反映社区独特文化的活动,培 养儿童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