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小学一名 14 岁的小学生,因为在学校受了“委屈”(老师批评)离家出走了。 类似的事情屡屡见诸报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种现象的频繁发生,折射出的是当前 特别是幼儿教育阶段挫折教育的缺失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现在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幼儿教育 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普遍存在挫折教育缺失的问题:在家里,如今多是 独生子女,孩子被视为掌上明珠,接受的是“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过得是衣来伸 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长此以往养成了孩子任性、娇惯的性格;在学校,受传统的教育观念 和方法的束缚,重学习成绩、轻意志品质培养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造成孩子早期应有的抗 挫折力因得不到磨练而丧失,孩子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比较脆弱。 加强挫折教 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必须坚持从早期抓起,从幼儿教育阶段入手,坚持家 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轨并行。在教育方法上,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因势利导,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结合孩子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向孩子讲清 困难和挫折产生的必然性,介绍一些应对挫折的好办法,使他们能正确认识挫折,从容应对 挫折。儿子是班里的语文组长,最近由于组里的一个同学作业潦草,而他作为组长,没让该 同学重写,因此,作为对他的惩罚,老师让他替同学把作业重做了一遍。由于儿子在学校成 绩比较好,几乎没受到过老师的批评,这次感觉受了委屈,精神特别沮丧。我抓住这一机会, 循循善诱地给他做工作:“老师让你当语文组长是对你的信任,而你作为组长,却没有认真 履行职责,没有尽到组长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中,你还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这很正常, 只要你克服了这些困难,经受住了这些挫折,你就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次把作业重做了一遍, 印象一定很深吧?”这样加以引导,孩子很快由忧转喜,重新愉快地投入了学习。 二是创设逆境,对孩子进行挫折训练。创设逆境的方法很多,在角度选择上,既可以是 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在方位选择上,既可以在班级、园内进行,也可以在家庭和 社会中使用。我的一位朋友,在带他 4 岁的孩子逛超市时,故意躲藏起来,训练孩子对突发 情况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当时孩子吓得脸色发白,但他还是在没找到爸爸后,自己一人 惊慌地往家跑,我这位朋友远远跟在后面,孩子回家后还告诉妈妈说爸爸找不到了。我觉得 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当然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创设逆境时,要因人而异,还要 把握一定的尺度。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就一定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是面向未来,积极探索将挫折教育纳入幼儿教育必修课。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更肩负 着祖国的未来,他们面临的将是更加激烈的竞争时代,承担的也将是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安身立命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提高全民族素质, 确保国家兴旺发达的客观要求,是每个家庭、每个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 的社会、学校、家庭都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当前幼儿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努力 探索把挫折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努力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