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生活网

热图推荐

帮助孩子掌握“拒绝”的艺术

2015-6-17 09:10:59 592 0

[复制链接]
打打打劫 发表于 2015-6-17 09:10:59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连云港

打打打劫 本帖作者

2015-6-17 09:10:59


常听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大都自私,自己的东西护得紧紧的,别人的东西也要归为己
有,不能吃一点点亏……”这话不免有些言过其实,对于尚处于低幼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还
没有如此明确的意识。不过是因为喜欢想占有而已,至于其他的概念,在孩子的头脑中可以说
是零。  
大多数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即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要在群体中生活。社会是一个巨大
的关系网络,很多情况下,孩子在其中必须与他人共同分享许多权利,不能独占。分享是在社
会中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如果孩子将来长大太自我中心,就会使孩子得不到尊重,得不到信
任,得不到友谊,得不到支持,得不到他人给予的成长动力,这样,反倒会使他更加受挫——
—没有成就感、与身边的人不能和平相处、很少体会到个人的幸福。因此,父母们希望自己的
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的美德。这一点没错。然而,任何事情都要讲一个“度”,
即便是我们成人,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都共享出去,尤其是自己心爱的东西,更何况孩
子。而且,慷慨多半是在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有的行为。成人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忽略
孩子的感受,甚至逼着孩子把他梦寐以求才得到的东西拿出来和其他孩子共享。其实,和成人
一样,孩子也有拒绝的权利,也可能遭受他人严厉的拒绝,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
平和地、友好地、委婉地、商量地拒绝小朋友的要求;同时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这将
使他们受益终身。
如何帮助孩子掌握“拒绝”的艺术?
巧用激励机制。孩子大多在两岁半以后就能体会到有玩伴的乐趣,到 4 岁左右尤其喜欢和
小朋友玩合作性游戏,一旦找不到玩伴,孩子会感到无聊、失落,有的孩子甚至会说:“没有
小朋友,一个人玩多孤单呀”一类的话。但是,即便是跟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孩子也不希
望时时彼此交融,而是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就像阳阳和依依形影不离,可两人玩做饭的游戏
时不停地发生争执,原因是阳阳用树叶当菜、雪当盐,而依依常常往阳阳锅里抓一把土当盐
使,类似的举动经常使二人的关系突然恶化。于是,在他们拉开“战事”之前,阳阳妈对阳阳
小声说:“你反复说不跟依依玩了,可他就是不离开你,你要想办法让依依自己也做一个菜,
做好了俩人比一比,看谁的味道好,这样她就不会随意往你的锅里放东西了。”这个方法果然
灵验,因为孩子的好胜心是最强的,都想争第一,哪个肯被比下去?如此,阳阳拒绝依依的目
的达到了,两个孩子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人把自己的美食作品描述得几近完
美。
商量是一种交往技巧。拒绝别人有时要和对方反复“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比如月
亮不想把过山车给辉辉玩,抱着车跑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与其如此,不如找一个理由,对他晓
之以理,让他心平气和地接受。比如,前面提到的月亮在以后遇到此类事情,就对小朋友说:
“来,咱们先比比个儿吧。我比你高好多,你太小了,还玩不了这么大的车,太危险了,碰着
你准得流血,等你长大了,我再教你玩,好吗?”遇到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孩子,月亮有时会
说:“我的车快没电了,我先玩一会,明天换了电池给你玩行吗?”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很快,
只要这个“岔”打过去,哪还记得以后和明天?以如此商量的口吻和小朋友对话,巧妙地守住
了自己心爱的东西,又避免了一场暴风雨。
体验别人的感觉。孩子是最单纯、善良的,当他了解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给小朋友
带来了不愉快,心里也会感到不是滋味。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解释清楚,他的言行在对
方内心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前文中的丽丽妈妈,在去游乐场的路上问丽丽:“假如你去小雨点
家,高兴地玩她的玩具,这时她让你走,还往外推你,你高兴吗?”“不高兴。”“如果她说
想早点去,能早点回来,等她回来一定和你玩,还有一些你没玩过的新玩具给你,你会怎么
说?”“好吧,你可一定得早点回来。”“你刚才那样对小雨点好吗?”“不好,我要是让她
下午来家里她就不哭了。”当体验到了他人的感受时,孩子也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怎样让对
方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决定,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
泰然接受他人说“不”。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应该在宝宝头脑中强化一个概
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3 岁的贝贝总是
看着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拿不到手就哭,或是让爸爸妈妈去跟小朋友要。父母当然不能代
劳,于是召来贝贝发更大的脾气。父母采取冷处理,待他平静之后再讲道理。妈妈告诉他,每
个孩子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人家的东西贝贝没有,贝贝有的别人也可能没有,但如果
贝贝能和小朋友换着玩,一件玩具就能换来很多种,孩子们都能玩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后来贝
贝接受了这种方法,每每如愿,偶尔碰了“钉子”,贝贝也能一脸的无所谓,一会儿又能发现
新的目标。因为他已经尝到了“交换”的甜头,由此领悟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妙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费找工作,招工人,就上东海生活网招聘!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