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妈妈都该重新审视对宝宝的爱 勿庸置疑每一位母亲都非常爱自己的宝宝,可你的爱是理智和健康的吗?实际生活中, 有许多妈妈对宝宝的爱处于“亚健康”状态,看看下面的“诊断”,或许你会从中发现自己的影 子。 溺爱 症状:总是把宝宝当成“眼珠子”、“心尖子”,对宝宝百依百顺,要星星不给月亮,无条 件服从宝宝的指挥,想方设法满足宝宝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最不愿看到宝宝失望、伤 心、被否定或受挫折。如果宝宝磕了碰了,第一时间冲到现场,一边对宝宝又哄又抱又抚摸, 一边拍桌打椅踢石子,替宝宝出气;如果宝宝认为煤球是白的,那它就该没有一点黑色儿; 如果宝宝在幼儿园发生矛盾,不论如何都站在自己宝宝一边;如果有谁无意说一句:“你家宝 宝好像有点瘦。”心里绝对别别扭扭地想:“肥**胖,谁喜欢呀!” 后果:会使宝宝养成一种自傲的习惯,认为人人都该顺从自己的意志。只要遇到不如意 的事,就会大发脾气,不懂得体谅别人。 忽略 症状:忙于工作或生活琐事,忽视或疏远与宝宝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给宝宝提供足 够的物质条件,但根本没意识到宝宝的情感需要和精神生活,更无暇顾及宝宝的教育和指导。 没跟宝宝谈过心,没问过宝宝上幼儿园的情形,不明白宝宝为何开心、因何哭泣,对宝宝的 疑惑问百答一,总是因为其他客观因素改变对宝宝的承诺。宝宝对自己布娃娃的感情远比对 妈妈的爱强烈得多。 后果:宝宝感受到孤独寂寞,不被重视,从而出现情感失衡和心理偏差,对父母冷淡。 变得寡言、内向、偏执,缺乏交际能力。 放纵 症状:对宝宝的行为从不加以节制和引导,听任宝宝任性而为,有错误也不批评,出了 问题也不教育。认为小孩子就该淘气点,出点格没什么大不了的。宝宝学讲脏话,会在一旁 笑哈哈的当个乐子;宝宝学着叼爸爸的烟抽,会开心地夸奖:“学得真像哎!”宝宝打她左脸, 会再伸上右脸去:“好孩子,使劲儿!这样谁也欺负不了你。”宝宝弄坏了别人的东西,会漫 不经心地说:“小孩子么,当然不那么仔细啦。” 后果:宝宝头脑中没有自我约束的意识,缺乏善恶的判断能力,放浪胡为,不懂得应该 遵规守纪,应该服从正常的管理。
专制 症状:用自己的既定方针限制宝宝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要求宝宝完全按照父母的 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指令,不给宝宝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许宝宝有自己独特的思想, 压制或强行改变宝宝的兴趣爱好,觉得钢琴家有前途,宝宝就必须练钢琴;觉得清洁工没出 息,宝宝就必须连扫把也不能碰。口头禅是:“小孩子懂什么呀!都得听我的!”“让你这样还 不是为你好!” 后果:局限宝宝的思维,使宝宝思想被禁锢,不敢有不同或超越父母的认识,缺乏思维 的批判性,没有灵气,做事没主见,人云亦云,影响宝宝将来的创造力。 依恋 症状:宝宝就是自己的天,自己全部的生活意义都在宝宝身上,以宝宝的需要来确立人 生价值。对宝宝的事包办代替,对宝宝的照顾无微不至,不论宝宝是否需要这种关怀。最喜 欢和宝宝没完没了地腻在一起,最满足的是感受到宝宝的依恋,常常要宝宝回答:“爱妈妈吗? 有多爱呀?”哪怕和宝宝短暂的分离都感到痛苦难忍,哪怕宝宝有片刻的冷淡都感到万分委 屈,哪怕宝宝流露出一点对他人的好感都妒火中烧。 后果:宝宝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爱”中成长,身心不胜其累,要么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变得自私、暴躁;要么会缺乏独立人格和思想,变得怯懦、低能。 粗暴 症状:坚信“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打是亲,骂是爱”,在对宝宝的管教方面一味 用严厉高压的手段,整天面孔像铁板一块,从不和颜悦色,使用命令式的口吻不听宝宝申辩, 给予牢狱式的生活不容宝宝违拗。只要宝宝出一点错误和不足,非打即骂,还觉得必须这样 严格要求不可。只要宝宝有一丝不满和反抗,就暴跳如雷,觉得这孩子简直是要不得。后果: 宝宝得不到家庭的乐趣和温暖,心灵受创,对父母由怕到恨,亲情淡薄。还可能导致宝宝产 生说谎、怯懦、焦躁、孤僻、固执等心理问题。 爱心提示: 家庭是宝宝的第一课堂,母亲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倘若母爱“亚健康”,宝宝的成长也 会随之“亚健康”,正如西方民谣所说的:“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 会争斗,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 自信。”所以,每一位妈妈都该仔细审视自己对宝宝的爱,修正其中的“亚健康”成分,母爱才 会在宝宝身上结出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