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不该让孩子离开身边 也许广州不是节奏最快的城市,但仍见人们匆匆忙忙的脚步,激烈的竞争、生存 的压力让人们不能够停下来喘息,必须跑步向前。当两夫妻都全力在职场上搏杀时, 再要照顾小孩子显然有点吃力。记者的一对朋友夫妻整天把两三岁的儿子扔给保姆, 晚上回家时通常儿子已经睡着了。他们对记者说,现在儿子很不听他们话,甚至在大 街上打滚,怎么说也不行,都是保姆宠出来的毛病。 一方面不想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获得更放心的养育,如 今城中一些年轻夫妻选择送孩子离开,或是去父母家,或是送进“寄宿全托”,以解 决后顾之忧。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搏杀开始了,是不是该把孩子送走了?这是一些 年轻夫妻在春节之后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把孩子送走,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父母的压力,让夫妻两人都可以在 事业上全力以赴。然而让年轻爸爸妈妈们担心的问题便是———孩子会不会不亲 了? 如今的年轻夫妻和中年夫妻中有一部分人便是在离开父母的童年里长大的, 父母因为文革下放,或是作为知青返城,导致有那么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缺席孩子的 童年。如今已长大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对记者说,虽然理解父母的无奈,理 性上对父母该尽的孝道该做的都做了,但是始终觉得与父母之间很客气,缺乏一种很 亲昵的关系。 记者的一位大学校友,父母因为工作忙碌而把她送到另外一个城市的外婆 家,直到上中学才回到父母身边。每到假期她总是回老家去看望外婆,但周末却常常 不回就在市内的父母家。她说在父母家里,总觉得自己是外人。虽然父母对她百般的 好,可是总是觉得亲不起来,“我从来都没有拉着母亲的手或是挽着父母的胳膊过, 也没有跟他们撒过娇”。 “童年和青春期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多么重要,在那一段时间父母缺席了,即 使后来如何弥补,没有那段记忆,双方的关系怎么都有点‘夹生’。”不少有这种经 历的人对记者说。一些人甚至说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自己的性格因此很怪,“在小孩子
简单的心里会想,为什么父母不要我?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是不是因为我不好让他 们不喜欢?”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过,“我是不大赞成全托的。很多年以前,因为父母 比较忙,我的两个弟弟在三岁左右也被送进了全托。从小孩的感觉上来说,全托肯定 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每次到了上幼儿园的前一天,我的弟弟就有些不安定。在他们的 心理上,全托会给他们带来某种负面影响。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有 许多特点,而亲情淡漠也是特点之一。三四岁的孩子正是培育亲情的重要时刻。这个 时刻送他们去全托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对此,在采访中一些年轻夫妻对记者说:“懂事时接回来就行了,那时大点 也好带了。”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他说:“不要以为 3 岁以前的孩 子不懂事,其实他是有感受的小家伙,有研究表明受到父母比较多爱抚的婴幼儿发育 得更好,也更乖。所以不能忽略 3 岁以前的相处。” 有弊当然也有“利”,一些曾经离开父母长大的人认为:“这段经历让我学 会独立,让我知道什么事都必须靠自己。这一点对我很有帮助。”除了自立人格外, 甚至有些女性对记者说,因为与自己的父母不那么亲昵,反而比较容易和公婆建立亲 生子女般的关系。记者身边一些从小跟妈妈撒娇到大学毕业的女孩子对公公婆婆心底 里始终有点排斥,虽然也孝敬,但却亲昵不起来。 晴朗天心理中心主任袁荣亲教授:家庭完善与和谐对儿童的成长最为重要, 所以如今很多夫妻因为工作或其他客观因素而把小孩送到全托学校或别处寄读,这对 孩子的成长绝对是弊大于利的,尽管父母是出于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方面去考 虑,但小孩本身是不能理解这种行为的,他们只是一味地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会招 致这样的惩罚。这种认为被遗弃的心理阴影会长时间甚至是一辈子影响着他们。离开 父母,在全托学校生活确实可以使孩子形成坚强独立的性格,与人交流待人接物等方 面技能也有所加强,但是,父母亲角色的缺席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爱的能力, 不仅不利于成长,还很可能是长大以后各种心理冲突的根源。 张星(小型公司老板,35 岁):从小没有父母在身边教会我一切都要靠自己, 这一点对我现在很有帮助。(和父母的感情会不会因此而生疏?)那肯定会。在一起时 彬彬有礼的,不过男人本身也不可能像女人一样跟父母撒娇亲昵。(你的小宝宝会考 虑送她去全托吗?)绝对不会,让她离开我生活最少也要高中以后。所以我太太现在 辞职在家专门带宝宝,上班要在孩子至少三岁以后才考虑了。 温文尔雅(媒体人,30 岁):我父亲是下放到农村的知青,因为县城的教学 质量较好,我在上初中的时候离开父母寄住到县城的亲戚家,那时候父亲还没有返城。 虽然亲戚对我也很好,但还是感觉到寄人篱下。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孤独。后来父母先 后返城,可我一直也跟他们亲不起来,双方说话都相敬如宾的,这样的话我从没对我 太太说过,可她第一年随我回家见我父母后回来就跟我说,“怎么感觉你和你爸妈那 么生呢。”我想我无论如何不会让我的孩子离开我长大。 阿林(公关公司人员):我的童年没有特别愉快的事,也没有特别烦恼的事! 总是那么平平淡淡的,当时我总感得那么不舒服!从小父母都不在我身边,我都是爷 爷奶奶从小带大。直到我七岁那年,我父母才把我带到国外一起生活。三个月后因为 工作的原因,我被迫离开父母一段时间,我被安排到一个外国老太太家。在那什么都 好,就缺少两样东西———朋友和父母的关爱!十个月后我又一次回到我父母的身边, 我和他们相处几年后我终于回到了国内。这几年并不是很舒服,我总是那么孤独。没 有爱的童年留下的最大的伤痕就是,你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也不知道怎样去接受别 人的爱,即使有一天当别人给你爱的时候,你也不知道怎样去接受。 潘小姐(自由职业,29 岁):虽然是自由职业但也很忙碌,小女儿实在照顾 不过来,又不相信保姆的质素,所以我就把她送到寄宿制的贵族幼儿学校去了。每个 星期回来一次,我觉得没有什么不亲的,每天我们都会通电话、煲电话粥,而且她也 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现在英语和钢琴学得都很不错。我认为不在乎在一起的时间有 多久,而在于在一起的质量,只要她回来我就会放下手上所有的工作陪伴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