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生活网

热图推荐

走出孤僻享受交往的快乐

2015-6-30 10:05:25 904 0

[复制链接]
东海杰泰 发表于 2015-6-30 10:05:25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东海杰泰 本帖作者

2015-6-30 10:05:25



    周末的傍晚,街心花园里异常的热闹。最吸引人目光的是一群学龄前的孩子:
忽儿追跑嬉戏,忽儿自发地组织起“故事会”......只有 5 岁的豆豆像个乖乖女
一样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不管谁招呼,都不肯离开妈妈半步。妈妈心里明白,肯
于站在一旁“观赏”小朋友游戏的豆豆已经大有进步了,也许是小朋友快乐的情
绪感染着他,今天的豆豆竟然没有提出“快回家吧”的要求。可是,妈妈还是很
担心:一个男孩子这么孤僻、不合群,将来怎么走入社会呀?
    分析
    “孤僻、不合群”是一种交往障碍,不同成长背景的孩子其交往障碍产生的
原因也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幼儿从小生活在百般呵护的“包围圈”中,失去了
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有的幼儿生性怯懦,难于融入伙伴群体之中;有的幼儿缺乏
必要的交往技能,与同伴相处时有过不成功的经历......  
    无论是人为的无意“剥夺”,还是幼儿内在能力的缺乏,都与成人对幼儿交
往需要的了解、理解和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首先要明确:同伴交往是幼儿
良好交往能力得以发展的沃土。因为幼儿与小伙伴在相处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协
商、轮流、等待、发表意见、服从大多数等交往技能,这一切是他们与成人相处
无法获得的。所以,家长们要想方设法的为您的孩子创造与小伙伴相处的条件和
机会。这样您才不会为孩子的将来担忧。
    建议
    对于已经有了“孤僻、不合群”障碍的幼儿,家长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
可以这样试一试。
    1.带孩子走出家门,走近小朋友




    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家长接纳、允许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共处。如果
孩子的主动交流有困难,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例如:周末有意安排半天的
时间邀请几个与孩子同班的小朋友及家长一起到公园去玩;晚上腾出一个小时的
时间,叫上邻居的孩子打打球(注意选择您的孩子有优势的活动项目,以免因不
自信影响孩子和同伴共处的愿望)。
    2.注意观察幼儿在交往中的“缺失”,及时给予具体的帮助
    孩子不愿与他人交往,有着各不相同的“苦衷”,成人要善于查找原因,对
症下药。例如:有的孩子想和同伴一起玩,但苦于不知如何加入到同伴的活动中,
您可先和孩子一起在旁边静静地看,寻找适当的时机,让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小
伙伴需要的玩具或担当一个游戏中缺少的角色,使孩子自然地融入群体中。
    3.及时发现、善于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
    当孩子有了与小伙伴共同玩耍的经历,即使是短短的一段时间,您也要及时
抓住这个机会,帮助他(她)回忆与伙伴同处时的快乐的事,以诱发他(她)进一步
与同伴接触的愿望……当孩子有了主动与同伴交流的行为时,您更要大加赞赏,
并具体说出您所欣赏之处。记住,此时您千万不可急于求成,细致入微的观察、
充满鼓励的语言才是“孤僻、不合群”的孩子最需要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费找工作,招工人,就上东海生活网招聘!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