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飘泊
发表于 2013-8-8 20:08:48
|阅读模式
来自: 山西太原
不幸的是,这种可怕的规则却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广泛大规模运作,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被普通投资者识破:中国的地产商在开盘之前,都会弄一个内部认购,超过一半以上的房子都被内部认购掉。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开发商找人向银行贷款买房,本质是自己卖给自己,但也是变相把楼盘以市价卖给银行。只要产权一变换,银行的钱就全进到开发商的腰包了。而真正想买房的老百姓,基本都告诉你全部卖掉了,制造“饥饿营销”。然后过几天告诉你说有人退房,把内部认购的房子高价转移到老百姓手里,钞票再一次进入地产商的腰包。而老百姓还庆幸好不容易买到房子,殊不知自己成了高风险的接盘者。银行更是成了冤大头。
大家一定问,这样的循环规则为什么在国外比较难实现呢?最最关键的是国外地产商搞内部认购的难度很大,因为国外银行不一定愿意贷款给开发商找的那些内部认购的人。
而在中国,内部认购却能轻松实现,为什么?中国的地产商能与银行内部人员出现大量的勾结串通,而银行内部人员当然不是希望为银行赚钱,换句话说或是中国的地产商在养着他们。而如果银行成了冤大头,亏损最后还是由老百姓买单。
这一切组成了第一层内推力:只要你盖好了房子,你就不愁卖不出去房子。
中国房地产的第二层内推力是:只要你买到了地,你就不愁盖不了房子。
不要以为一定要有大资金才能做地产商,中国地产商大部分一开始都是空手套白狼,关系比资金重要的多,地才是一切的根本,只要跟政府关系好,拿到了地,自然会有银行自觉地爬过来放贷——谁都知道房地产行业油水大。甚至最严重的时候,政府卖地收取的土地转让金,都是以银行贷款的形式交还,连这都不是开发商自掏腰包。
而其后,更是各种无中生有的好戏。因为咱们中国有预售制度,没盖好房子前开发商可以卖房提前拿到销售款。就算是没拿到销售款,楼盘修建中的费用也可以由承包商垫付。
中央政府也确实想过要改变这种现状,比如土地必须竞标拍卖,土地出让金要靠本金等等。尽管关系不再是房地产巨轮转动的关键,资金是关键,然而,初期大环境下已经造出了数不尽的央企房地产业航母——到了这个阶段,房地产行业已经过于巨大,任何修整边幅式的改革,都已经无法再起到作用。
|
|